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始终坚持立足垦区、服务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办学理念,以现代化大农业为特色和优势的办学导向。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自觉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农业院校来说,做好“三农”服务工作,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已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党建工作与服务“三农”紧密结合,发挥人才优势,积极推动科技发展,深化社会服务,努力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开展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
二、做法
1.注重人才培养,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办学63年来,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农机系)始终把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林人才为立校之本,培养了一大批“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优秀“三农”人才,近千名校友耕耘在北大荒集团,并陆续培养成为企业中流砥柱。农机专业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成立了“农机野战排”专业学术社团,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和国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2.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结合
工程学院拥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是我国早期建立的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的学科专业点之一。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依托农业工程学科优势,围绕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特点,并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区域农业生产需求的技术体系和生产模式,开展科学研究。党支部现有党员12名,其中,中高级职称占92%,博士化率83%,实现了人人有方向、人人有团队、人人有项目、人人有课题。
3.促进成果转化,有效服务“三农”
党支部内各研究团队针对黑龙江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研发了大量切合产业需求的技术,开展了大量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和技术培训,紧密围绕农业生产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机械化与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重要作用的发挥,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努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黑龙江农业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际,获得使用单位经济支持2000万元以上。
4.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助力脱贫攻坚
支部各团队扎根农场,从春耕到秋收,采用面对面讲课、视频授课、田间观摩、发放宣传资料、走访农户等多种方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培养农村科技人才,每年为垦区培训技术人员200多人次,认真贯彻落实了“把论文写在大地,将成果留在千万家”和“常下乡、下长乡,真心实意服务‘三农’”的重要指示,为北大荒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成效
1.彰显了人才科技优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地把高校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推动“专业教育 双创教育”深度融合,构建“教育教学—训练实践—创新培养”的教育模式,累计为农机行业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近五千人,学生参与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2项,省级创新项目10余项,获得“东方红杯”智能农机装备大赛、“互联网 ”大赛、“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等国家、省级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0余项。
2.搭建了服务“三农”平台。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和“三农”发展,强化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高新技术研究,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近几年,支部共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3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3个。党支部王熙、衣淑娟、赵胜雪、张伟、胡军等5名党员牵头成立了5支助力科技兴农服务团队,分别在北安、建三江、九三、大庆等地开展科技助农工作,为北大荒垦区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衣淑娟同志组建的水稻起盘机科研团队,在建三江七星农场进行了现场试验,有效地解决了水稻叠盘暗室育苗技术中起盘机械化这一难题,对未来实现水稻工厂化育秧和统供秧苗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王熙同志组建的精准农业技术装备研究团队,研制了大型玉米中耕精准智能变量施肥机。已在赵光农场进行玉米中耕变量施肥试验5000亩,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以张伟同志为首的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智能化管理与精准作业团队,在北大荒集团尖山农场有限公司开展数字化农业技术服务,试验推广大豆叶面变量喷施技术、静电喷施技术,对农业生产系统进行提档升级,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3.塑造了一支强有力的服务队伍。在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同时,着重打造了有能力、作风实、肯奉献的服务队伍。一是选优配强支委会。拓宽视野选拔素质硬、学历高、有活力的年轻人。二是选树典型,老党员“传帮带”培养年轻党员,不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三是探索网格化管理,以党员干部、专家教授、入党积极分子等为骨干,带动身边教师开展为人民服务。支部党员多次获得“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十大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省优秀教师”等称号,支部获得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四、启示
工程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跳出了“就党建抓党建”的传统思维和既有模式,开辟了一条加强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途径,这对于创新和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思路,完善和健全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提升和增强基层党建工作实效,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1.转换工作思路、更新思维方式,是教工第一党支部扎实推进的前提条件。党支部以服务学校、服务党员、服务师生为根本宗旨,把党的领导寓于教学、管理、科研、社会服务中,寓于为学校、为党员、为师生服务的工作之中,基层党建工作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天地,教工第一党支部也才能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2.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是党支部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基础。支部委员会把支部建设、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作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结合工作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学院党委从抓组建、建队伍、选项目、树品牌,从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有力保障,形成了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良性工作态势,使党建工作开展起来有抓手、有资源、有载体,从根本上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凝聚人才队伍,加强队伍建设,是党支部工作不断深化的重要保证。基层党建工作,很大一部分是需要通过组织和发动党员、群众一起参与、共同开展的,这就需要有凝聚党员群众的人格力量,把党员骨干、积极分子、群众代表发动起来,共同做好管理服务。党支部通过抓源头、强培训、促成长,培育建立一支有信仰、素质高、能力强的党务工作队伍,使党支部的各项工作有坚实的人才队伍保障。
(工程学院党委供稿)